微全城
扫描关注微全城微信公众账号

扫一扫微信二维码

安徽淮南微全城平台概况

安徽淮南微全城

全国覆盖城市安徽
平台标签
招商中(加微信ljc33833立即抢占此名额
微信号:
安徽
淮南
安徽淮南微全城详情

360截图-7825914.jpg 

淮南,位于安徽省中北部,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,淮河之滨,素有“中州咽喉,江南屏障”、“五彩淮南”之称,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,合肥经济圈成员之一。淮南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西汉时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,首置淮南国,后刘安在八公山招贤纳士,著书立说,编纂了千古名篇,被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《淮南子》,发明了华夏美食豆腐。淮南市总面积5571平方公里,辖6个区、1个县。截至2014年底,总人口为380万人,城市人口161.3万人。淮南市安徽省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,截至2015年末,拥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,在校大学生7.24万人。淮南是中国能源之都、华东工业粮仓、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、国务院1984年13个较大城市之一,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全国百个宜居城市、全国绿化模范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、国家首批试点智慧城市、中国最佳投资城市、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。

360截图-14818534.jpg

360截图-27762343.jpg

历史沿革

夏商时期,市境属“淮夷”之地。西周分封诸侯,市境为州来子国所辖;春秋末期,诸侯纷争。周景王十六年(公元前529年)吴灭州来,市境属吴;随着楚国势力的扩张,位于淮河上游的蔡国被迫几度迁都,求救于吴。为便于吴蔡的相互援助,周敬王二十七年(公元前493年),吴国帮助蔡国迁都于州来,改州来为下蔡。战国初期,周贞定王二十二年(公元前447年),楚惠王灭蔡,市境属楚。战国末期,楚考烈王二十二年(公元前241年)迁都于寿 春,改寿春为郢,市境成为楚国的京畿之地。楚王负刍五年(公元前223年),秦灭楚。秦始皇帝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年),秦统一六国,市境淮河以南属九江郡(郡治寿春),凤台县及淮河以北属泗水郡。汉高祖四年(公元前203年),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,首置淮南国,都六(今六安),辖九江、庐江、衡山、豫章4郡。高祖十一年(公元前196年),英布获罪伏诛,改封刘长为淮南王,都寿春(今寿县)。孝文六年(公元前174年),刘长获罪流放,死于途中。文帝改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。孝文十六年(公元前164年),淮南国一分为三:淮南、衡山、庐江,分别封给刘长的3个儿子,长子刘安继任淮南王,都寿春。汉武帝元狩元年(公元前122年),刘安获罪自尽,废淮 南国,复为九江郡,治寿春。西汉时期,市境先后属淮南国、九江郡所辖,凤台县属沛郡下蔡县。东汉时期,市境及凤台县均属九江郡所辖,分属寿春县、下蔡县。汉末,袁术据寿春改设淮南郡。入魏仍称淮南郡,治寿春。其后,魏文帝先后封其子曹邕及其弟曹彪为淮南王,明帝青龙元年(233年)移治合肥新城。其间,市境及凤台县均为淮南郡所辖。西晋初年,淮南郡迁治于寿春,市境为其所辖。永嘉乱起,淮河流域沦为战乱区,江淮郡县大批废弛,北人南迁。东晋咸和初年侨置淮南郡于丹阳郡于湖,市辖境则为侨置的南梁郡。南北朝期间刘宋、萧齐、萧梁沿习东晋侨置淮南郡于江南,市境先后有豫州、梁郡等侨置郡县。北魏、北齐、北周、隋时,市境复为淮南郡所辖,凤台县属汝阴郡下蔡县。唐置淮南道,市境属淮南道寿州所辖,凤台县属河南道颍州下蔡县。五代十国时期淮南道称谓不变,寿州、下蔡先后为吴、南唐所有。北宋置淮南路,市境属淮南路寿州所辖。熙宁五年(1071年)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,市境属淮南西路寿州所辖,淮河以南属寿春县,淮河以北属下蔡县。后宋金和议达成,以淮河、大散关为界,市境淮河以北属金国,淮河以南为宋地。元代,市境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安丰路,分属寿春、下蔡两县所辖。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建怀远县,今市区东部属怀远县所辖。明代,全境属南直隶凤阳府辖地,分属寿州(包括今凤台县)、怀远县、凤阳。清代,市全境属江南省凤阳府,安徽省凤阳府。分属寿州、怀远、淮南市中心夜景. (3张) 凤阳所辖。雍正十一年(1733年)从寿州分置出凤台县,辖故下蔡县地,同城分治。同治三年(1864年)凤台县迁治于下蔡县故地(今城关)。1949年1月18日淮南解放。3月,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在淮南三镇的基础上设立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;4月,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改设为淮南矿区。1950年9月,建县级淮南市。1952年6月,建立省辖淮南市。1977年1月,凤台县由阜阳专区划入;1999年11月,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批准成立。2004年7月,孔店乡、三和乡、曹庵镇、史院乡、孤堆乡、杨公镇、孙庙乡由长丰县分别划入淮南市大通区、田家庵区、谢家集区。淮南城市是在70年代中期随着煤炭大批开采而壮大起来的,70年代后期淮南城市人口就达到40--50多万人,至80年代城市人口就达到60--70多万人。现淮南市下辖5区2县,是安徽省辖区最多的城市。拥有地方立法权。

360截图-6873450.jpg

行政区划

淮南市辖田家庵区、潘集区、谢家集区、八公山区、大通区、寿县、凤台县5区2县、置淮南山南新区、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、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功能区,至2015年底辖46个乡镇,19个街道,221个社区,573个村。淮南市政府驻田家庵区。2015年12月3日,国务院(国函[2015]206号)批复同意将六安市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

360截图-14818534.jpg

人口

常住人口
  2014年末,淮南市常住人口为237.5万人,比上年增加1.8万人,同比增长0.76%;比2010年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增加4.1万人,年均增加1.02万人,年均增长0.44%。

360截图-14818534.jpg

城镇化率(城乡人口结构)
  全市常住人口中,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61.3万人,占总人口的67.9%;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76.2万人,占总人口的32.1%。
  2014年淮南市城镇化率(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)67.9%,居全省第三位。与2013年相比,城镇化率上升了1.25个百分点;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,城镇化率上升了6.11个百分点。
  性别构成
  全市常住人口中,男性为121.3万人,占总人口的51.06%;女性为116.2万人,占总人口的48.94%。性别比(以女性为100,男性对女性的比例)为104.4。
  与2013年相比,性别比上升了1.35个百分点;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,性别比下降了3.6个百分点。
  年龄构成
  全市常住人口中,0—14岁人口为41.8万人,占总人口的17.61%;15—64岁人口为167.3万人,占总人口的70.43%,其中15—59岁人口为153.4万人,占总人口的64.57%;60岁及以上人口为42.3万人,占总人口的17.82%,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8.4万人,占总人口的11.96%。
  与2013年相比,0—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.88个百分点,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.35个百分点。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相比,0—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个1.99百分点,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.69个百分点。
  人口自然增长
  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,全市出生人口为2.78万人,死亡人口为1.21万人,自然增长人口为1.57万人。出生率为11.7‰,死亡率为5.1‰,自然增长率为6.6‰。
  与2013年相比,出生率提高0.5‰,死亡率提高1.3‰,自然增长率下降0.8‰。
  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,出生率下降0.1‰,死亡率提高0.32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0.42个千分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