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全城
扫描关注微全城微信公众账号

扫一扫微信二维码

河南商丘微全城平台概况

河南商丘微全城

全国覆盖城市河南
平台标签
招商中(加微信ljc33833立即抢占此名额
微信号:
河南
商丘
河南商丘微全城详情

 

 商丘,简称商、宋,位于河南省东部,东临淮北、宿州,西扼开封,北接菏泽,南襟周口、亳州。[1] 2014年末,全市辖2区、6县,总面积为8636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604.7万人。[2] [1] 

商丘因历史厚重而闻名,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。早在旧石器时代,“三皇”之首的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人工取火。新石器时代,炎帝朱襄氏、颛顼、帝喾等先后在此建都。[3-4]   此后的夏朝、商朝、周朝宋国、汉朝梁国、南宋等朝代均在此建都。因商人、商业、商品发源于商丘,商朝建都于商丘,商丘被誉为“三商之源·华商之都”。[1] 
截至2014年底,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、景点3000多处,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[5] 、国家4A级景区2个、3A级景区6个、国家湿地公园4个。[6] 商丘古城是中国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。[1] 2014年11月29日,商丘市被评为“最具文化底蕴历史文化名城”。[7-8]   
商丘属暖温带季风气候,地形以平原为主,平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100%。商丘煤炭资源丰富,是河南省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。
20140425211710.jpg
历史沿革:
三皇时期
主词条:燧人氏;栗陆氏;炎帝朱襄氏;葛天氏
一万五千年前,三皇之首的燧人氏出生于商丘并在这一带建
商丘燧皇陵中的天皇燧人氏青铜像
商丘燧皇陵中的天皇燧人氏青铜像
立燧明国。[11] 
8500年前,栗陆氏建都于栗(今商丘夏邑县)。[12-13]   
6000年前,炎帝朱襄氏建都于朱(今商丘柘城县)。[14] [3] 葛天氏建都于葛(今商丘宁陵县)。[15-16]   
五帝时期
主词条:颛顼;帝喾;阏伯;后羿
公元前24世纪,颛顼由穷桑迁都于
商丘帝喾陵
 
商丘(今商丘睢阳区)。[4] 
帝喾高辛氏出生并封于高辛(今商丘高辛镇)[17] ,成为天下共主后,定都亳(今商丘谷熟镇)。[18] 
帝尧时代,商丘为羿的封地。[19-20]   
帝舜时代,帝喾之子契(阏伯)佐禹治水有功,被虞舜封于商(今商丘睢阳区)做火正,为商族人的始祖,深受人民的爱戴,故人们尊他为“火神”。阏伯死后葬于封地,由于阏伯的封号为“商”,他的墓冢被称为“商丘”。[21] 
夏商时期
主词条:少康中兴;商文化;商汤灭夏
大禹接受舜帝禅让后,将帝舜之子商均封于虞(今
商丘睢阳区阏伯台
商丘睢阳区阏伯台
商丘虞城县),承继舜帝“有虞氏”之号。
夏朝前期(公元前1943年),君主姒相迁都于商丘(今商丘睢阳区)。[22] 
公元前1875年,姒少康在有虞国的帮助下,定都纶邑(今商丘夏邑县),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。史称“少康中兴”。[16] 
从契封于商(今商丘睢阳区)至汤建立商朝,中间历十三代,约470年,为古商国时代。[23] 
在古商国时期,阏伯的孙子相土在这里发明了乘马;[24] 阏伯的六世孙王亥在这里创造了商业文明,被尊为商人始祖。
公元前16世纪,契的14世孙成汤,灭夏称商,建立商朝,定都亳(今商丘谷熟镇),从先王居。[25-26]   [27] 
周朝时期
主词条:三监之乱;葵丘会盟;泓水之战;大棘之战;弭兵之盟;齐灭宋之战;窃符救赵
公元前1045年,周武王姬发封女
商丘睢阳区微子祠及微子墓
商丘睢阳区微子祠及微子墓
婿陈胡公于胡(今商丘柘城胡襄镇)建立陈国。
周成王姬诵三年(公元前1040年),周公旦平定武庚叛乱后,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,建立宋国。
周赧王二十九年(公元前286年)齐灭宋,齐、魏、楚三分宋地,商丘大部分属魏。魏国占领商丘地区后,封魏国公子魏无忌于信陵(今商丘宁陵县),史称“信陵君”。[16] 
秦汉时期
主词条:陈胜吴广起义;汉高祖醉斩白蛇;梁国;七国之乱;梁园
秦朝时期,商丘境内除柘城属陈郡外,其余均属
商丘西汉梁国王陵群
商丘西汉梁国王陵群
砀郡。
陈胜、吴广大泽乡起义,攻下商丘境内的酂县(今商丘永城西)、柘县(今商丘柘城县),成为张楚政权的一部分。
西汉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年),砀郡升为梁国,国都为睢阳(今商丘睢阳区),属豫州。梁国国王刘武因为是窦太后的幼子,有宠。其封地梁国是拥有四十余城的大国,居天下膏腴之地,地理上居于牵制东方诸国、屏蔽朝廷的关键位置。梁孝王刘武凭借着七国之乱为朝廷立下的赫赫战功,梁国与汉朝所杀伤和掳掠的敌军、物资大约相等。朝廷又对刘武赏赐不可胜道,府库金钱且百巨万,珠玉宝器多于京师。梁孝王在睢阳大治宫室,建起了三百里梁园,兴起了一股梁园文学风尚。[28] 
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(公元220年),曹魏将梁国改为梁郡。[16] 
商丘梁国石室地宫汉墓
商丘梁国石室地宫汉墓
南北朝时期
主词条:梁郡;马头郡
后赵、前燕、前秦、后燕、后秦时仍为梁郡。后秦在此
商丘木兰祠
商丘木兰祠
设置徐州(治今商丘睢阳区)。
北魏属徐州,境内设梁郡(治今商丘睢阳区)、谯郡(治今商丘市梁园区蒙墙寺村)。
北魏永安二年(公元529年)四月,元颢在梁国睢阳(今商丘睢阳区)登基称帝,建元为孝基,成为北魏建武帝。
东魏时期,在平城(今商丘夏邑西南马头寺村)增设马头郡,废谯郡。[16] 
隋唐五代时期
主词条:宋州;隋唐大运河;睢阳保卫战
隋朝开皇初梁郡废,十六年(596年)置宋州,大业三年(
商丘睢阳区张巡祠
607年)复置梁郡。
唐朝武德四年(621年)又改为宋州,治所称为宋城县(今商丘睢阳区)。[29] 天宝元年(742年),置睢阳郡,属河南道。[16] 
唐肃宗至德元年(公元756年),由张巡领导的唐朝最为惨烈的睢阳保卫战,成功遏制了安史之乱的叛军南下侵犯江南,但付出的却是睢阳城十室九空的惨痛代价。[16] 
乾元元年(758年),睢阳郡复为宋州。[16] 
五代梁三年(909年),升为宣武军。五代唐庄宗同光元年(923年),改为归德军。五代后周时仍为宣武军。[16] 
隋唐大运河商丘段长达200公里
隋唐大运河商丘段长达200公里
两宋金元时期
主词条:应天府;北宋南京;鸿庆宫;应天府书院;归德府
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为
宋朝南京(应天府)
宋朝南京(应天府)
宋州(今河南商丘),遂以宋为国号,建立宋朝。
北宋初复置宋州,景德三年(1006年)升宋州为应天府,属京东西路(应天府始为京东东路路治,后为京东西路路治)。
大中祥符七年(1014年),应天府诏升为南京,为北宋陪都。南京城内设有隔城,将城区分成南、北两个部分。城东的南北分别有延和门和昭仁门,城西的南北分别有顺成门和回銮门,城南有崇礼门,城北有静安门,隔城也开两门,东有承庆门,西有祥辉门。宫城周长二宋里三百十六宋步,另开两个城门,南门叫重熙门,北门叫颁庆门,一个正殿叫归德殿。在城北建造圣祖殿,以圣祖殿为鸿庆宫,奉宋太祖、宋太宗、宋真宗像,侍于圣祖殿之侧,名神御殿,又名三圣殿,成为赵宋的原庙。[30-31]   
靖康二年(1127年)五月,赵构在南京应天府(今商丘古城) 
归德府地图
归德府地图(2张)
即位,是为宋高祖,商丘成为南宋开国都城。[32] 
绍兴二年(1132年)初,金兵大举南侵之时,赵构带领朝中文武群臣南迁至扬州,而南京知府凌唐佐则留守在南京御敌,九月五日,南京城遭数十万金兵围困;九月八日,南京最终被完颜宗弼攻陷;南京知府凌唐佐诈降。[33] [34-35]   金朝所扶持的伪齐皇帝刘豫将南京降为归德府。[36] 
公元1138年(天眷元年),金朝领三省事宗磐、宗隽在朝廷专权,外结左副元帅挞懒,将河南、陕西地归还给宋朝,南京(今商丘)也在其中。
公元1140年末,金兵重新占领南京(今商丘)。
天元元年(1232年)十二月,金哀宗迁都归德府。[37] 
元朝,称归德府,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。[38] 
明清时期
明朝太祖洪武元年(1368年)降府为州,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。[38] 
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,升州为府。[38] 
清朝沿明制,仍为归德府,属河南省。[38] 
近现代时期
主词条:商丘近代史;淮海战役;豫东战役;商丘专区
民国二年(1913年),撤归德府,所属各县划归豫东道。
建国初商丘地图
建国初商丘地图
1932年至1948年间,为第二行政督察区。[16] 
民国二十七年(1938年1月初),蒋介石率领汤恩伯在商丘设置行辕,主持徐州会战。日军攻陷徐州后,大举西犯。国民党在商丘集中4个师25000人的兵力,全线防御。同年5月12日至6月3日,商丘的永城县、民权县、虞城县、夏邑县、商丘县、宁陵县、睢县、柘城县先后陷入日寇的铁蹄之下。同年6月,日军扶持张岚峰在商丘县城设立了日伪豫东总司令部。[16] 
民国二十八年(1939年10月),日军在商丘设立了“日军陆军特务机关”。
民国三十七年(1948年11月),商丘被共产党解放,设立为豫皖苏第一行政区。同年11月18日建立商丘市。于商丘县城城关设大同、博爱二镇。同年11月23日,中原军区支前司令部调整了支前部署,设立商丘为总兵站。同年12月31日,淮海战役总前委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由安徽宿县迁至商丘(今商丘市睢阳区)张菜园村。淮海战役首先在商丘张公店打响,商丘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共计歼灭国民党军约55万人,是消灭国民党军最多的地区之一。商丘火车站获得了中原军区运输司令部的表扬,并获得了“在淮海战役中起了火车头的作用”的巨幅锦旗一面。淮海战役结束后,共产党在商丘成立渡江战役总前委。[16] 
1949年3月,设立朱集市。1949年3月,豫皖苏第一行政区改为商丘专区。
商丘睢县睢杞战役纪念塔
商丘睢县睢杞战役纪念塔
商丘专区共下辖商丘县、虞城、民权县、睢县、宁陵、夏邑、柘城、永城8个县。[16] 
1950年,商丘县城关镇改为商丘市。1951年8月,朱集市、商丘市二市合并为商丘市,市治朱集市。[16] 
1953年,撤销淮阳专区,将淮阳、太康、鹿邑、郸城、沈丘、项城6县划归商丘专区,专区共下辖14个县。[16] 
1958年,商丘专区划入开封专区。[16] 
1960年,商丘县、虞城、夏邑、永城、宁陵、柘城、鹿邑、郸城8个县重新成立商丘专区。[16] 
1965年6月,鹿邑县与郸城县被划出商丘专区,民权县、睢县被重新划归商丘专区。1967年商丘专区改为商丘地区。
1997年6月,商丘地区行政公署、商丘市和商丘县撤并为地级商丘市。
行政区划:
截至2015年6月底 商丘市地图 商丘市地图 ,商丘市辖2区、6县,下设1个副厅级新区(商丘新区)。
20140425211710.jpg
人口和民族:
人口
 
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,全市常住人口为7362472
商丘古城
商丘古城
人,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十年共减少390528人,下降5.04%。其中,男性人口为3683647人,占50.03%;女性人口为3678825人,占49.97%。总人口性别比(以女性为100)为100.13。0-14岁人口为1571281人,占21.34%;15-64岁人口为5127852人,占69.65%;65岁及以上人口为663339人,占9.01%。[45] 
2014年末,商丘市总人口为750.64万人,常住人口为604.70万人[2] 。出生人口8.01万人,出生率10.72‰;死亡人口4.28万人,死亡率5.73‰;自然变动净增人口3.73万人,自然增长率4.99‰。[1] 
民族
 
商丘居民绝大多数为汉族,除汉族外,还有回族、满族、苗族、黎族、壮族、彝族、白族、瑶族、朝鲜族等35个少数民族。[1]